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畢業在即,驪歌將起。聚散天涯,依依南開。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南開大學商學院2024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畢業典禮,共同見證同學們完成碩士學業,啟航新程、奔赴未來。我代表商學院全體師生向踔厲奮進、學有所成的畢業生們表示熱烈祝賀,向悉心培養你們的師長親友們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同學們,人類面對著充滿變數的未來,這種變數不僅來自外部環境的動蕩、科技突破、文化沖突,來自工作事業對勝任能力的新要求,也來自個人知識和生活興趣的變化,它們復合而成了個人成長的機遇或挑戰。為這樣的變數預先準備好“復合型”知識,幾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情。所以社會上有這樣的看法:畢業同學們最有價值的是頭頂的學位帽、手中的畢業證,學過的課程大抵無用,正如商界的流行語說“用舊地圖無法找到新世界!” 人們習慣地認為,舊地圖代表著傳統的、固有的思維方式,面對風云變化的時代,固守舊觀念必將束縛人們的思想和行動;要積極應變,必須改變思想??蓳Q個角度看,這句話的邏輯有問題:如果人們手中有一張標明新世界位置的地圖,還談得上尋找什么新世界呢?除非圖上的“新世界”是虛構的、并不存在的地理實在,這個“新”只是虛假信息,還不如標有許多正確信息的舊地圖更準確。
那么,用舊地圖能找到新世界嗎?答案是肯定的。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從來都是在既有知識體系的基礎之上進行的。近年來,歷史學家在庫藏文獻中發現了一幅 1491 年繪制的世界地圖,據信哥倫布當時就知道這幅地圖,而且可能在規劃他的航程時使用了它的副本?,敻覃愄亍せ萏乩棵枋鲞^這類舊地圖的特點,“文字粗略而模糊不清,誘人但又不完全告訴人真相。它指明了一些方向、標志和危險警告…但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地方,甚至還可能有不少嚴重的錯誤…但是,這地圖上所包含的內容足以激勵有探索愿望的人踏上危險的旅程”。
人類知識體系的增長過程是各種知識不斷被檢驗、舊知識不斷被揚棄和新知識不斷被創造的過程。即使科學領域發生重大變革階段,在科學研究的方向和方法發生根本性轉變,新舊范式之間“不可通約”的情形下,還是有大量的知識被完全不變地傳承下去。比如,在“哥白尼革命”中,幾代天文學家使用的幾何學知識沒有變化;在“牛頓革命”、“愛因斯坦革命”中,雖然牛頓或愛因斯坦創造或使用了新的數學工具,但這些工具卻是以其他未發生變化的數學理論為基礎的。知識體系的變異與留存并行的演化特征,說明了舊地圖與新世界的關系。
哥倫布和大航海時代許多航海家所追求的,是發現新航線。他們的創造力,表現為對新航路的構想。他們并不是毫無目的地在海上漫游,而是在尋找他們視域中的世界新結構。他們的獨創性品格,不是一種純粹的心理特征,而是知識、信念和性格等因素的融合體。他們的創造活動受其獨創性品格驅動,這些活動正是他們認識未知世界的方式。這場知識創造過程類似于庫恩論述過的哥白尼革命,具有多元性和長期性。
從舊地圖到新世界,這樣的突破性知識創造過程正在越來越多地發生在科技、工程、藝術和商業領域。新世界的實踐探索者也需要更有意義的理論指導,如果你們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知識創造運動的階段性,明確自己的知識創造定位,在艾倫·甘尼特的“創造力曲線”上找到新穎性和熟悉度有機結合的位置,或許可以更有效地煥發創造力。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珀金斯非常關注“在復雜而多變的世界努力培養?的好奇心、啟發?的智慧、增進人的自主性和責任感”,使學習朝向 “能夠帶來通達智慧的知識” 這一方向前進。珀金斯用三個“big”開頭的概念概括了他的核心觀點,即“全局性理解(Big understandings)”“開放性問題(big questions)”和“綜合能力(big know-how)”。臨別之際,我也以此作為希冀,與同學們共勉。
首先新世界不再是草莽世界,同學們要持續追求相對堅實的理論基礎。這種理論基礎,是根據對以往所學知識的全局性理解來構建的。如果以高標準來要求,全局性理解包括對企業行為的、跨越管理職能的系統認知,對科技與經濟知識的內在聯系的理解;在更高標準下,還包括對人文與科技知識的綜合理解和運用。
其次要不斷思考一些深刻的問題,包括自己所在企業和產業領域的問題,也包括在更廣范圍內的一些大問題,對這些問題的追索既是解決問題的思想來源,又為繼續學習提供了不懈動力。
最后要淬煉綜合能力,包括反思與批判、創造與創新、解決問題和“軟性領導力”等,其中最為核心的仍然是學習能力。善于從行動中學習,從歷史中學習,從他人的實踐智慧中學習,克服思想僵化造成的內生性學習障礙,依靠主動學習保持自己的思想活力和行動力,更好地面對充滿變數和希望的未來。
許多事例表明,企業家的價值觀與洞察力的形成,與他們波瀾起伏的經歷有關,更與他們堅持不懈的學習和他們知識結構的演化有關。學院會持久關注關心同學們的發展,持續為同學們提供學習支持與創新創造的幫助。讓我們攜手努力,為中華復興、世界美好、人類幸福做出南開人的新貢獻。
無論時光如何消逝,南開永遠是你們的家!
謝謝大家!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