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涓(中國工業經濟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導,國務院原副秘書長)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數據生產國,在數據要素發揮新動能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應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支撐經濟全面穩定向好。”2024年1月7日,在第二十五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中國工業經濟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導,國務院原副秘書長江小涓表示。
在她看來,數據要素要讓數字經濟能夠發展起來,要以重點行業和應用場景為先導,加快數據要素賦能整體經濟。同時,在數據要素賦能傳統產業和數據原生產業發展之間,在場內交易和場外交互之間,在為國內大市場賦能和為高水平開放賦能之間,保持關注度的平衡,讓它們相互加持、相互增強。
數據要素乘數效應的著眼點和著力點
我國一直高度重視發揮數字經濟和數據要素的重要作用。
今年年初,國家數據局會同中央網信辦等多個部門聯合印發《“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強調以推動數據要素高水平應用為主線,以推進數據要素協同優化、復用增效、融合創新作用發揮為重點,強化場景需求牽引,帶動數據要素高質量供給、合規高效流通,培育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
而在2023年12月11日-12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數字經濟被屢次提及。比如:大力推行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數字消費是我國消費新的增長點。
江小涓認為,對數據要素的重要期待,在于它是否能發揮新動能的作用。數字經濟是支撐經濟回升向好勢頭的新動能。我國在此領域具有很多優勢和特點。
首先,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數據生產國。“這包括消費者數據、制造業生產端數據、生產城市活動數據等。同時,我國數據基礎設施很好,能夠做到數據匯聚連通,并進行進一步分析。”江小涓說。
其次,要理解數據要素乘數效應的特點。在江小涓看來,數據要素乘數效應的發揮,最重要的是多場景復用能力。也就是說,一組數據可以多次復用,并不斷挖掘新的價值。數據要素市場是我國自主創新體系重要的一環。一組數據可以支撐全鏈條、全場景、全生態鏈的業務增長。這也是數據要素用乘來表達的最基本特點。
同時,應遵循立足問題導向的數據市場要素理論構建。“我們把數據要素作為生產要素,不能只講例子,不能只講單點的知識。我們還是要循環一個知識體系,但是這個體系要從現實出發,能夠對現實有最大的容納性,邏輯線條清晰,能夠和實踐匹配度比較好,這才是有用的理論體系。”江小涓說。
她還提到,公共數據的有效釋放價值是下一步政府能利用的最主要資源。現在公共數據體量大、質量好、結構性好,數據時間的長度也好,但是開放共享不夠,數據利用效率不夠高,還存在數據開發利用中的隱私保護等問題。
“開放共享和開發利用相結合是公共數據應用的有效方式。一方面,公共數據應盡可能開放共享;另一方面,有些原始數據需做成數據產品,只有商業化開發利用才有利于調動積極性。”江小涓表示。
多舉措加快數字經濟發展
江小涓認為,數據要素最后還是要讓數字經濟發展起來。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數字經濟如果不能放量和加快增長,我國整個經濟增長會受到很大約束。
江小涓表示,要用數據更好支持數字經濟發展,應做到:
01 要重視數據要素廣泛賦能傳統產業,但是數據原生產業同樣非常重要。
這包括:數據和智能產業以及應用模型的生產企業,比如微軟、金山以及ChatGPT、文心一言等;數據計算和傳輸相關的基礎設施,以及數字技術相關的設備和產品;專業的數據生產商;依托數據的創新產業。
02 要重視場內交易,同時也要注重場外交互和交易。
目前我國數據交易的數量非常有限,應放手嘗試。現在數據交易最主要的還是場外數據交互和交易。
03 要重視數據在國內發揮乘數效應,也要重視跨界數據流動開放帶來的乘數效應。
數據跨境管控是全球的特點,如何管控使其在安全和效益方面達到統一尤為重要。我國目前正在加快促進跨境交易管理方式效率的提升。
“中國是數據要素和數據市場的大國,發展潛力巨大,能夠提供強勁的新動能。當下要以重點行業和應用場景為先導,加快數據要素賦能整體經濟。同時也要在數據要素賦能傳統產業和數據原生產業發展之間,在場內交易和場外交互之間,在為國內大市場賦能和為高水平開放賦能之間還要保持關注度的平衡,讓它們相互加持、相互增強。”江小涓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