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追光人
周文騫 Abby Zhou
復旦大學-BI挪威商學院MBA項目25班校友
【中國MBA教育網訊】Abby校友現任DNV GL石油天然氣亞太區市場營銷及傳媒經理,在油氣及能源行業的B2B營銷領域有十余年工作經驗;兼任亞太區數字化創新經理,負責業務的數字化轉型與市場拓展。
一直是個愛旅行、愛攝影、愛藝術的姑娘,設下用一生打卡100個國家的小目標已完成三分之一,十年間踏上了三十余個國家的土地去探尋世界的多元。
于我而言,旅行不僅是身心的放松、好奇心的滿足,更是帶著一雙發現美的眼,追尋與萬事萬物產生不經意共鳴之后的美好。木心先生曾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癥!”。來自于一個藝術世家,又做著Marketing的工作,審美力對我是天生的基因,也是生活的剛需。而旅行,是我所能想到最愉悅地提升審美力的方式了吧,只因真正的審美力,來源于對自然與人生的體悟,在路上,是一次次打開細胞壁豐盈自己的過程。
2020魔幻來襲的COVID疫情,乖乖地貓在家里大半載,終于在夏末開始蠢蠢欲動,出不了國門,那就去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吧。2020孤獨星球榜上的秘境貴州歸來,還未過癮,于是國慶長假又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山西古建之旅。跟了一條追循1930年代梁思成林徽因考察晉地古建腳步的線路,隨行還有一位精通古建的“大咖”小哥,一路為我們實地講解古建的歷史、文化、技藝與審美。
此行經由一點一線一面體悟到的美,愿與諸君分享。
點 - 顆粒度
點,也許是人的感官世界與美碰觸的最小單元,而顆粒度,是點的詳細與清晰程度。當你的審美顆粒度每細化一個刻度,感官的豐富度會幾何指數地暴漲。每次踏上旅途,就是一次打磨,讓自己的審美顆粒度不斷細化,從感受一座廟宇的宏偉意向,到能感受一片滴水瓦的微妙意境。
此行最充盈又最短暫的時光,落腳在山西忻州市五臺縣西南一隅小村的南禪寺。山門、大殿和東西配殿,圍成一個四合院式的小小寺廟。尋常旅行團罕至,即使到訪怕也只會駐足二十分鐘至多吧,而我們奢侈地用了兩個多小時光陰,慢慢品味這座中華大地現存最古老的唐代木結構建筑。
聽大咖小哥娓娓道來古建筑的一瓦一梁一斗拱一脊獸。未曾仔細去觀察過中國古代建筑的屋頂形制,而在這里初次了解了硬山頂、懸山頂、歇山頂、廡殿頂等眾多形式的變化和來由。遠遠伸出的屋檐、微微翹起的翼角、雄大古樸的斗拱、鎮于檐脊的吻獸,感嘆于我們的先民是如何將由實用需求驅動的建筑形式漸次推向具有優雅視覺效果的審美意趣。
此行最共鳴入心的一刻,是當大咖小哥抬手指著配殿講解屋瓦的鋪設方式時,提到了他對“滴水”瓦的獨特喜愛。斜置于檐口底端的圓尖形瓦片,將雨水匯聚成珠簾,落在青巖之上。那一刻,在清冷空氣中曬著暖陽的我們,也不禁浮現雨天水滴檐,檐滴水的畫面感,一瞬的意境,美極了。
(圖片來自網絡)
由南禪寺去往佛光寺,那種古樸震撼的美又一次升級。1937年,梁林兩位先生同營造學社成員到達五臺山,第一次調研、發現、測繪佛光寺,并發表論文而公之于世,稱其大殿“誠我國第一國寶”。佛光寺之無上珍貴,在于其打破了當時日本學者的斷言:“在中國大地上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筑。”先生們心中所抱的國內殿宇必有唐構的信念,終于在此得到了實證。
佛光寺創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重建于唐,歷來為五臺山名剎。這里附上敦煌壁畫中的唐朝中葉繪制的五臺山圖,你找到佛光寺了嗎?
(圖片來自網絡)
當年先生們騎騾入山,于黃昏抵達佛光寺,瞻仰壯偉大殿,咨嗟驚喜。而我們與佛光寺的邂逅,亦在黃昏。落日在古老寺門上灑下斑駁的影,在肅穆佛光中又蘊著幾分爛漫。
小哥分享給我們梁先生的手繪圖,無比的精準優美。帶著我們在殿內殿外講解圍墻、立柱斗拱、橫梁是如何支撐起雄偉大殿的空間,從此被賦予了一種以橫剖面看建筑的新視角。
(圖片來自網絡)
歸來后依然對佛光寺念念不忘,在萬能的某寶下單了佛光寺的模型。裁件、上色、筑基、圍墻、搭拱、架梁、封頂,耗時十數個小時完工。每添加一個細小部件,便給模型多增一分精致立體感。當這座悠遠古建栩栩如生地在手中還原,這趟旅程,完滿了。
旅途中的每一個觸點,都有著獨特的魅力。打磨你審美力的顆粒度,是不止用眼去看,更用心打開所有感官去沉浸,時空中便有無窮無盡的點向你而來,攜著關于美的無限遐想。
線 - 層次感
如果說點是靜止而孤立的,那么將點賦予運動的軌跡就成了線,便有了長度、寬度、曲度、方向等屬性,彎與直、粗與細、實與虛,有了更有層次感的美。
當我們看眼前的建筑,是空間的藝術,而加上時間的維度,縱向延伸至歷史的深處,仿佛一張照片有了前、中、遠景,有引導視線的透視關系,則更有況味。
此行另一座震撼到我的古建是應縣佛宮寺釋迦木塔,始建于遼,現存最高最古且唯一一座木構塔式建筑。
夕陽下,面對古塔,聽大咖小哥念著《梁思成全集》中描述1934年9月初訪釋迦塔的情景:“今天正式地去拜見佛宮寺塔……好到令人叫絕,喘不出一口氣來,半天!”“這塔真是個獨一無二的偉大作品。不見此塔,不知木構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極了,佩服建造這塔的時代,和那時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師,不知名的匠人?!倍袢盏奈覀?,亦能同感那份不知要幾體投地的傾倒之意。
(圖片來自網絡)
應縣木塔高67余米,無釘無鉚,歷經千年風吹雨蝕、震雷戰火,仍巋然佇立。但我們也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它的傾斜,二層的圍墻和立柱肉眼可見地歪斜著,讓觀者不由地為它們能否繼續穩固承重揪一把心。權宜之計的維護之外,大咖小哥介紹了專家們三種修繕木塔的大膽方案,我們這些門外漢也就著這些方案天馬行空地熱議起來,遐想著應縣木塔能否再屹立下一個千年?
遼金時建塔的匠人,木塔上歷朝歷代的匾額,民國鄉紳的鑿壁改窗、梁先生爬上塔頂塔剎測繪的身影,夕陽下凝望木塔的我們,不知多少年后將重獲新生的木塔……時間軸上的塔與人,交織出層層疊疊的印跡,讓一座塔的美,超越了它自身。
面 - 光與影
旅程的壓軸是酈道元《水經注》中所形容“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狀,世法所?!钡拇笸茖?。
好奇石像上星羅密布的洞眼,卻原來是工匠為了將泥塑更牢固地掛于石胎的工藝痕跡。佛像殘缺的軀臂,后世補修的形態更為豐腴的泥塑脫落后,露出的前朝略顯瘦削的原石像,為我們一點一點解碼出時間的流淌。
大咖小哥指給我們看第8窟中印度婆羅門教“濕婆”的雕刻,第11窟中壁上佛龕兩側的希臘式愛奧尼克柱頭,第20窟大佛受犍陀羅風格影響明顯的異域風情,到云岡二期的佛像由于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制改革后開始換上南朝士大夫寬袍大袖的范兒。
梁先生在《佛像的歷史》中說到:“且西域所傳入的影響,其根苗可遠推至希臘古典的淵源,中間經過復雜的途徑,迤邐波斯,蔓延印度,更推遷至西域諸侯,又由南北兩路犍陀羅及西藏以達中國。這種不同文化的濡染,為歷史上最有趣的現象,云岡石刻便是這種現象極明晰的實證之一?!?/span>
云岡石窟的中西融合、兼容并蓄,恰如時間軸上,隨著光線不同方向的投射,交匯出一片變幻錯落的光影,明暗起伏間給予心靈更豐富的感受。
旅程會告一段落,而追尋美之路卻可綿延。山西之旅,收獲了一次對古建之美的全新認知,到家后又入了幾本相關書籍,繼續補全更多的細節。
游記至此收尾,再叨兩句關于審美力。
蔣勛說:“一個人審美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他的競爭力水平。因為審美不僅代表著整體思維,也代表著細節思維?!?/span>
物質富足的時代,美也許是商業中最有力的溢價手段。對產品如是,職場人如是,企業亦如是。如何像蘋果那樣做出領先于大眾審美的產品而大行其道,也許需要幾分對產品之美的偏執;如何成為一個明明可以靠顏值偏要靠才華的職場人,也許需要將對美的追求深入到每一個工作細節;而企業如何遞交讓人們身心愉悅的產品和服務,也許需要學會用美賦能體驗感。
最后的最后,奉送一張大同遼金遺構華嚴寺薄伽教藏殿內的一尊合掌露齒菩薩,被郭沫若贊譽為東方維納斯。菩薩,因為獨樹一幟的露齒而笑紅出了圈,MBAer們,有沒有準備好用審美力為你的職場和人生增添一份脫穎而出的核心競爭力呢?
(圖片來自網絡)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