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官訪談:
華理MBA選才的第一準則是什么?人力資源大咖面試官告訴你!
他曾被推選為中國“跨地區人力資源外包聯盟”首屆秘書長,被《世界管理評論》評選為“推動中國人力資源發展50人”之一,擔任著世界著名人力資源企業——萬寶盛華集團大中華區副總裁、中國區榮譽總裁。不過,種種光環的背后,有一個身份卻令這位在人力資源領域深耕近二十年的老將好奇不已。這就是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的面試官。
“雖然我擔任過無數次的面試官,但能成為華理商學院MBA的面試官,這在行業里都是絕無僅有的體驗。”張錦榮對這個身份頗感驕傲,并直言這個角色“很有意思”。
“新奇”的面試官體驗
21世紀最缺的是什么?人才。
這句經典的臺詞既適用于張錦榮的萬寶盛華,也適用于華東理工商學院。“一方面,萬寶盛華具有人力資源的需求,另一方面,華理能夠提供大量的人才,這就使雙方早在2012年就建立了深厚的合作情誼。”張錦榮說。
年復一年,未曾想,這種工作關系居然讓張錦榮成為了華理商學院的一分子。
“第一次擔任華理MBA的面試官是在去年夏天,那時候感覺特別新奇。”張錦榮回憶道,第一次走進華理商學院的面試場地,這個久經沙場的面試官居然體驗到了完全不同的新奇感。“人力資源行業從來只是面試求職者,從來沒有為大學商學院甄選過求學者。”
為了當好這個面試官,張錦榮可是下足了功夫。收集資料、咨詢老師,前前后后花了大少心血的他,一走進考場,依然感覺到了不同的場景。“這與獵頭尋找求職者不同,面試求學者的門檻更加開放,更能看到每個人身上不同的閃光點。” 張錦榮說,從這些考生身上,他感受到了心潮澎湃的激動,也看到了年輕人求知若渴的上進,令他對華理MBA刮目相看。
求知欲是面試第一準則
從去年到今年,兩場夏天的MBA面試,讓張錦榮感受到的可不只是學生的熱情,還有面試官的強大陣容。
“在六位面試官中,有大學校長,有企業高管,還有大學教授,來自不同領域的人齊聚華理,只是為了甄選出那些最適合華理MBA的求學者。”張錦榮說,這樣的面試陣容在國內商學院中并不多見。在他看來,這既是對每一位學員的尊重和關心,更體現了華理商學院認真負責的教學態度,代表著一個以理工科為基礎的商學院所獨有的氣質。
“我可是六個人中打分比較嚴苛的面試官。”張錦榮笑著說。從業十多年,嚴格是張錦榮的職業習慣,也是他的行事標簽。“我更愿意選擇那些擁有強烈求知欲的學員來到華理。”談及選人標準,他坦言,一個人的學習基礎如何并不是首位的,最重要的是要有求知若渴的強烈愿望。只有以強烈的求知欲為內心驅動力,學員才能真正腳踏實地扎實學習,在畢業后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職業經理人。
“在華理MBA學員身上,我看到了年輕人不同的追求與價值觀。這些極具時代色彩的年輕人展現出了蓬勃的朝氣與希望,讓我看到了他們的廣闊未來。”長江后浪推前浪,這是張錦榮對于華理MBA學員的最深印象。
理工科是華理商學院獨樹一幟的優勢
華東理工大學,顧名思義,這是一座以理工科見長的高校。“華理擁有扎實的理工學科基礎,尊重邏輯,務實創新,這在國內外的商學院中獨樹一幟。”不可否認,國內外的商學院鱗次櫛比,各種國際排名更是競爭激烈,可在張錦榮看來,華理的理工科正是差異化發展的最大優勢與特色。
“華理擁有非常扎實的科學精神,相信這所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肯定不會飄。”針對社會上對MBA眼高手低、不接地氣的批評,張錦榮卻對華理的學員贊不絕口。他認為,在這樣一所提倡“行為學習”的商學院里,充斥著強烈的報國精神,這種扎扎實實為企業服務的培養模式,正是華理商學院獨有的價值。他相信,華理MBA的學員一定可以在這種沉穩的學風中,更深地了解現實商業場景,更快地融入商業現實,學以致用,展翅翱翔。
對于未來發展,張錦榮對華理商學院充滿了信心與憧憬。“只要做好名師資源、教學設施、企業群體這三篇文章,相信華理商學院一定能在世界商學院中展現出最別具一格的風采。”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