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人士的教育背景多種多樣,不過有一些專業就是要比其他專業賺得更多,其中就涵蓋MBA。
薪酬行情網站Emolument收集了1236位在紐約工作的金融界人士的資料,分析了華爾街人士在不同工作職位的平均薪水和獎金,并與他們的教育背景做了對比。
總體來說,工商管理碩士(MBA)畢業生的薪水最高;而副總裁和主管等領導層人士中,來自理學學士背景的薪水最高。具體的對比數據如下:
以下是基于教育背景對華爾街人士平均薪酬的總體分析,行政工商管理碩士明顯比其他教育背景的人賺得更多:
最高年薪為55.4萬美元,折合人民幣來看約為378.1萬元,可能有些人懷疑如此高薪資的真實性,但常常你總被別人平均,因此你永遠不知道頂層架構那部分人群的待遇,二八理論橫行,貧窮限制了想象力。
MBA學位的分析員薪水最高:
MBA學位和金融碩士學位的準合伙人薪水最高:
理學學士的副總裁薪水最高:
理學學士的主管也是薪水最高的:
光看上面的數據,大家可能還沒有很深感觸,我舉個例子,大家就知道了。在國內,各大商學院的就業方向集中在IT、金融、管理咨詢的方向,以北大光華2017年9月發布的畢業生就業報告來看: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MBA行業分布前三名:
?金融行業占比39.2%
?IT互聯網行業占比16.2%
?醫療健康占比8.1%
2017年北大光華全日制MBA畢業生年薪主要集中在30萬~50萬元之間,這種薪酬在國內的話,已經可以算作是絕對的高薪階層,但換算成美元來看,約為4.44萬美元~7.32萬美元,與華爾街頂層MBAer平均薪資差了將近10倍!
由此可見,華爾街的職場人士,都是生活在金字塔頂端高端精英人士,網上看到有個業內人士發布了華爾街投行的具體薪資水平:
美林平均45萬美元
雷曼平均50萬美元
摩根平均55萬美元
高盛平均60萬美元
未完待續……
當然,想踏進華爾街從事金融行業難度是非常之大的,那里都是一群人精,沒有吃干飯的!
數據來源:高頓ACCA
現在揭曉前三名:PJT Partners,Centerview Partners,Greenhill,沒想到居然不是高盛、大小摩,高盛排在第十名,小摩第十三位,有點小意外。
瘋狂的加班文化
所有高薪背后都是拼命的工作。
大多數人眼中的投行總是光鮮亮麗,但投行人高密度、超負荷的工作強度卻不為外界所知。
幾十年來,華爾街的公司和初級員工有一個心照不宣的約定:年輕的分析師同意每天工作15小時,放棄一切正常的生活,以換取高薪工作和不菲的收入。
前兩年,高盛的一則努力為實習生“減負”的消息令外界一片嘩然。高盛告訴暑期實習生,在午夜之前必須離開辦公室,早上7點之前不要回來,并且周六也不要來工作。
有人調侃稱,高盛是在告訴實習生,一天只要工作17個小時就夠了。
但近年來,事情發生了一些變化。前兩年開始,高盛告訴投行部門的初級分析師,周六不要加班,并要求所有的分析師每周平均工作時間不超過70至75小時。同樣,美銀美林建議員工每月至少周末休息四天。瑞信也告訴分析師,周六不要在辦公室加班。
這些變化看上去很小,但在華爾街,這些消息有著巨大的沖擊力。如今,隨著硅谷創業潮再度興起,越來越多的投行初級員工正在逃離紐約,轉投加州的懷抱。在那里,他們可以拿到誘人的期權,享受彈性工作制,一邊在跑步機上工作,一邊享受著吃不完的免費零食。
硅谷的沖擊會讓華爾街瘋狂的加班文化有一點點改變嗎?現在還不好判斷,畢竟年薪幾百萬的活并不是人人都能干的。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