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MBA畢業生將宣誓 商學院紛紛進行課程改革
“價值觀”目前在各大商學院風行一時。本周大約有300名將從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MBA)畢業生將舉行宣誓,保證畢業后在社會發揮積極作用。根據最新數據,自去年采用宣誓形式來,今年參加的人數略有減少;但部分由于提出宣誓的作者又推出新書,這個理念正如野火般在商學院蔓延開來。目前,在300多家商學院中已經有3000多名畢業生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毫不驚奇的是,考慮到尼汀·諾瑞亞最近被聘為哈佛商學院院長,哈佛商學院明年的宣誓很有可能將成為一種強制性而非自愿性行為。尼汀·諾瑞亞以及拉凱什·庫拉納都是宣誓形式的早期擁護者,也幫助那些倡議作家付諸實施。即使尼汀?諾瑞亞打定主意不與本院的懷疑者挑起爭端,但他支持宣誓已是盡人皆知的秘密。
在美國的另一邊,另一位院長正勇敢的領導一場似乎無法成功的運動,那就是企圖將商學院轉變成道德的搖籃。“這正是商學院認真對待價值觀的時候了——不僅僅是將價值觀貼在墻上,而是實質性地付諸實施,”伯克利哈斯商學院的院長萊茲說。他說,下學期MBA新生將修一門被完全翻新的課程,旨在實現文化轉換。而且他深信文化轉換遠比宣誓更有效果。“當然宣誓也帶來了許多好的討論,但當只有50%參加宣誓時,那只是一種談話而不是一種文化。我們需要普遍性。”
在企業內部文化管理方面商學院已經落后于領跑公司
萊茲認為在企業內部文化管理方面商學院已經落后于領跑公司。文化變遷的典范包括寶潔,通用電氣,麥肯錫公司,西南航空公司以及——嘀咕一下——高盛。萊茲曾在高盛擔任過兩年的首席學習官,并在絕佳時機離開高盛,于2008年成為哈斯商學院的院長。
這一舉措讓萊茲深陷一場長期分割商學院教師的爭辯之中。一方試圖制定出競爭格局,在最有利的地方安扎駐營。而另一方則傾向于發展公司內部價值觀及核心能力,發揮優勢來取得成功,這也是萊茲在哈斯商學院采取的方式。特別的是,他想要把目前商業認為的伯克利的文化缺陷——激進的不服從態度——轉換成一種美德。他相信質問現狀的傾向可以轉換成一種創新能力。哈斯商學院的目標是將MBA培養成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領導。
萊茲宣稱哈斯商學院因培養出與其他商學院與眾不同的人才而享有盛名。“商學院一直被認為是過于自信,自恃,傲慢,自我為中心的滋生地。但是招生人員告訴我們哈斯商學院特點之一就在于我們的學生“自信而不傲慢”。確實,“自信不自滿”現成為課程改革的四大關鍵準則之一,另外三個是“質疑現狀”“以學生為本”以及“超越自己”(指考慮事情的長遠影響,以及把大利益置于自身利益至上的做法。”
耶魯廢棄了傳統課程;哈斯正試圖舊課新教
自2006年耶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MBA課程改革以來,哈斯商學院的改革被認為是最激進的改革之一。但盡管耶魯廢棄了傳統課程比如市場營銷,會計和戰略學,來迎合一些意義更抽象的主題,例如客戶,創新,商業以及社會。而哈斯的方法是通過強調15種基本技能來舊課新教,包括實驗,收入模式創新和風險選擇。
萊茲稱只有1/5的課程將有所改變,但因為大部分改革在課程的開始,所以學生會覺得變化很大。在所有12個問題構建中,哈斯商學院還將開設3門全新的基礎課程,通過不施加權力去領導別人來發揮作用。另外九門課也將得到翻新。比如說統計學的重點將著重于培養學生思考在決策時什么數據他們希望擁有,以及得到這些數據的途徑——也就是“學生從數據的消費者換位成實驗設計者[FS:PAGE],數據生產商。”
與哈佛各師生的一片不滿聲相反,哈斯的改革似乎受到了教師的一致肯定。當4個月前萊茲為課程改革進行投票時,54名教員同意,4人棄權,沒有人反對。萊茲稱這些改革同樣也頗受校友和新生的好評,通過他們將可以進一步測試該文化理念的可行性。至少,在競爭日趨激烈的MBA市場來說這對于哈斯商學院是一種非常聰明的營銷手段。它能給MBA畢業生的質量和品質帶來多少實質性的變化只有時間可以證明。但和MBA宣誓一樣,夸夸其談容易,但付諸實施絕不簡單。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