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管理研究”是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重點和特色學科。海外華商管理研究團隊黨支部注重黨建引領科研團隊,支部書記由中央統戰部國務院僑辦僑情專家咨詢委員、教育部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負責人衣長軍教授擔任,支部黨員由學院“華商管理研究”領域有突出成果的教師組成。支部“為華商辦實事”立項活動獲學校立項并取得優秀成果獎。該活動結合工商管理專業學科特點,以開展海外華商管理研究、培養海外華商管理人才、服務海外華商及其子女(境外生)、服務地方經濟和助力海外統戰為出發點,探索服務海外華商長效機制,塑“華商管理研究”黨建活動特色品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統一戰線是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強大法寶。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動員全體中華兒女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一起來想、一起來干。”廣大海外華商具有實力雄厚、融通中外的獨特優勢,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努力凝聚海外華商筑同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聚偉力。
華僑大學以“頂天、立地、樹人”思路持續推進“僑校+名校”建設。工商管理學院擁有工商管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支部作為華僑大學首批“示范黨支部”,極具僑校特色,且黨建與學科建設均有較好基礎。支部以立項活動為有效載體,著力把“黨建優”體現在堅強戰斗堡壘上,把“學科優”體現在華商管理研究成果上,把“服務優”體現在服務“一帶一路與國家統戰使命”內外機制雙促進、為華商辦實事上,助力統戰工作。
外部機制:與校外單位合作“服務華商”
黨建結對,共建聯研。支部先后與福建社會科學院華人華僑研究所黨支部、廈門市委統戰部僑政綜合處和海外處黨支部、浙江工業大學中國中小企業研究院黨支部正式簽訂共建協議,聯學聯研。秉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創新、發展共贏”理念,聯合開展海外華商課題研究、僑華人交流培訓活動及黨支部共建活動,共同推動服務統戰和服務經濟黨建工作。
搭建境內外交流平臺。支部與歐洲華商研究院、日本華僑華人總會、新加坡華商社團協會、加拿大多倫多華人總會等海外華商組織、社團保持常態化溝通;主辦“2022全球新生代華商云峰會”,吸引28個國家350萬人次參與觀看華商峰會,與100多位優秀華商代表深度交流。
宣傳優秀華商故事。結合建黨100周年,支部充分發揮支部黨員和境外學生作用,多方合作,多種形式,先后與翁國寧等6位優秀華商代表深入交流,并在公眾號上開設相應版塊,將優秀華商的創業故事進行分享,起到了積極宣傳作用。
黨支部書記衣長軍主持“2022全球新生代華商云峰會”(華僑大學分會場)
內部機制:利用校內資源“服務華商”
聯合舉辦海外華?!袄硐搿奔议L講壇。支部與學校華文教育處合作開展多場海外“理想”家長講壇及海外“理想”講壇——華商系列,推進海外中華文化傳播。如:邀請著名營銷品牌專家華紅兵主講“2022大趨勢:移動營銷戰略”“新時代移動營銷與實務”等,均取得較好反響;承辦2022年海外華校校長(華校品牌與營銷管理)線上12天研習班(國內首次),31個國家100多位華校校長參訓。開設華商管理精品在線課程、利用學院平臺,邀請知名專家以海外華商研究相關內容為主題,舉辦講座,向校內師生傳播海外華商研究課題研究知識。
培育海外華商子女成長成才。支部與學院育人工作同謀劃、同部署,推進境外生教學改革,以開展華商學科競賽、指導境外生社會實踐等方式,服務境外學生發展,近年來已培養20多名華商畢業生(來自新加坡、日本等)。鼓勵和引導支部黨員指導學生參加“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如:《華商企業與“一帶一路”倡議雙向賦能的機理與對策》獲學校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挑戰杯”特等獎、獲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立項并順利結項等;支部黨員林春培、楊樹青等多次帶領境內外研究生實地走訪本地企業,結合專業特色,了解本地經濟發展及企業運營模式。此外,在日本、新加坡、意大利、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地開設華商管理MBA研究生班。
加強教材編制和教師培訓。支部加強有組織的教學科研活動,從因材施教角度出發,組織黨員編寫出版更加適合境外生使用的教材和專著,如:《華商管理學》《華僑華人網絡與行為》《華商管理案例研究》《新生代華僑華人回國創業影響研究》等。同時通過教學改革項目將課程思政全面貫穿到本科生、研究生課堂教學中,完善教育體系,提高學生培養質量,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馬占杰《華商管理學》、張華《華僑華人網絡與行為》先后獲校級華商研究相關教材建設資助項目;馬占杰《華商管理》獲學校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立項;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團隊負責人楊洪濤教授結合自身經歷,給學院老師分享課程思政教學經驗。
學院組織港澳臺僑學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凝心聚力:做華商管理研究“排頭兵”,建言獻策“服務華商”
凝心聚力搞研究。支部書記衣長軍積極發揮“雙帶頭人”作用,以有組織的研究為切入點,凝聚力量,深入開展華商管理研究;在學院學位與學科研究成果聚焦“華商與國際企業管理”落地方面帶好頭,引導幫助教師海外華商研究出成果;以在海外經濟領域有重大影響的華商群體為研究對象,將“華商網絡”“華商管理”“華商社會責任”“海外華僑華人回國創業”等作為研究主題,積極組織科研團隊開展相關研究,成果顯著:華商管理國家級課題4個,省部級2個,專報件5份,其中衣長軍教授《“一帶一路”中國跨國企業與海外華商雙向互動賦能機理及政策機制創新路徑研究》被列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承擔中央統戰部《推進華商在海外統戰中作用》《第二范圍聯盟中海外華僑華人的“一帶一路”作用機理與途徑研究》課題研究,以及委托項目《海外華商資產測算及在推進HWTZ中的作用研究》等。
調研咨詢助力華商。支部黨員圍繞“海外華商在推進海外統戰中的作用”開展調研,前往廣東、福建、浙江等省份10多個城市,共召開專題座談會近20場,訪談海外華商100余位,提交并被采納省部級以上涉僑咨詢報告或專報件5份,內容涉及海外華商參與一帶一路等,切實為華商發展建言獻策,服務華商。
黨支部與福建社會科學院華僑華人研究所黨支部黨建結對
構建校內與校外雙重機制、國內與國際雙循環機制,通過雙促進提升服務實力,努力為華商辦實事;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帶動華商管理研究,練好內功,更好地服務華商。
一是黨建與服務華商融合,特色及成效顯著?!半p帶頭人”支部書記帶領支部黨員做全國華商管理研究“排頭兵”,以立項活動為載體,履行學校為僑服務和服務統戰使命,挖掘具有重大意義的研究課題,產出標志性成果,打造全國海外華商研究高地特色的“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
二是“頂天、立地、樹人”,為僑服務成績凸顯。華商學術研究“頂天”(主持華商管理國家級課題4個、省部級及以上領導人批示涉僑專報件5份)、服務華商管理“立地”(在海外設立MBA培訓點、服務華商華人3000多人)、華商培養“樹人”(調研發現境外MBA學生在中華文化認同率達86.11%、中國制度認同率達90.28%、到中國境內就業意愿率達72.22%)。
三是創新服務華商平臺,彰顯組織活力。構建政府部門、海外華商社團、華商企業、海內外華商研究機構,境內外、省內外、校內外合作的多層次平臺,有利于培養優秀海外華商實踐人才,樹立海外華商研究黨支部全國僑校人才培養新范式。
四是理論指導實踐落地,切實服務華商。通過提供咨詢報告、為華商企業提供培訓以及在實踐調研中深挖科研課題,助力解決地方企業、華商企業發展實際問題等方式,將團隊理論成果,切實轉換為更具現實意義的實踐建議,切實服務華商,服務地方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