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一年一度的獨墅湖論壇在夏日的熏風中如期舉行,諾大的報告廳高朋滿座。在AI時代來臨的時節,大家帶著對未來的各種疑惑、思考、見解、經驗、期望,翹首以盼著這次重要交流活動的召開。
南京大學商學院院長安同良教授、南京大學商學院副院長王全勝教授、南京大學商學院人口研究所所長耿強教授、柏川數據創始人馬東升校友、僑銀數智城市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梁駿校友、鈦镕科技創始人郭銳校友、南京大學MBA教育中心主任宋培建教授、南京大學MBA教育中心執行主任李遠本老師,以及眾多師生校友考生們共同參與了本次論壇。在論壇中嘉賓們為與會觀眾帶來了一場面向數字時代、新質生產力的學術盛會。2023MBA蘇州班趙逸瀟同學擔任主持。
一
安同良院長《突破知識圍堵的互聯式創新: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動力引擎》
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黑龍江等地考察時提出,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并以全要素生產率的大幅提升為最終標志。
如何從理論和實證上找到新質生產力的實現路徑?安教授創造性地提出,在數字經濟系統全面躍遷的背景下,新質生產力發展依賴于“互聯式創新”,這是新質生產力的動力引擎和源泉。互聯式創新是指,嵌入互聯網的分布式多主體企業本身、異質性知識體和消費者,在多邊網絡下通過目標知識搜尋發生廣泛的連接,從而在新一代信息通用技術支撐下形成知識變革,進而創生出新產品、新工藝、新服務、新算法以及新組織與新制度等。互聯式創新超越了傳統創新理論中僅將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限制,將具有知識創造能力的多主體納入知識網絡中,分布式多主體成為數字時代各類創新的“起點”。
緊接著,安教授列舉了數字時代中國企業互聯式創新行為的典型事例,包括:華為的全球創新網絡、騰訊的社交與內容生態、阿里巴巴的生態系統構建及最新的vivo折疊屏創新和網紅拉動經濟等案例等等。這種創新模式,正在助力企業全面轉型以及創新生態根本性變革。
在數字經濟大潮下,人類正在邁入“人機物”融合共生、萬物智能互聯的數字時代,數字人的我、機器人分身的我、人機共生的我,三者共同存在的“三我”時代也許很快會到來,中國也一定會構筑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世界級新高地,不懼圍堵實現非對稱趕超。
安教授的演講從創新的邏輯底層,結合當下大家關心的焦點問題,高屋建瓴,讓觀眾對未來的發展前景豁然開朗,贏得長久的掌聲。
二
馬東升校友《如何找到具有商業價值的應用場景》
馬東升校友分享了自己十幾年來,通過幾次在創新、創業道路上成功及挫折的總結,提出一套戰略規劃和方法論,包括明確方向、設定目標、制定戰略、拆解路徑和持續監控,提倡“以終為始”的思維方式。
馬東升校友建議,未來的創業者需要選擇具有成長潛力的市場,并避免過于分散的商業模式。他強調了在競爭中尋找差異化的重要性,要避免成為大市場中的小角色,創業要找到細分賽道,初創公司不要打進攻戰和消耗戰,從細分市場尋找機會點并演化。在競爭中要差異化,找到自己公司的核心戰略特點。隨后,他介紹了百川公司如何結合技術服務和人工服務來滿足客戶需求,并在數據標注領域進行專業能力和技術創新。
馬東升校友提供了一套實用的戰略規劃和市場競爭的方法論,在AI時代來臨的當下,有一位具有實戰背景的企業家,為大家介紹了智能時代創業的寶貴經驗,為聽眾帶來了深刻的啟發和思考。
三
《數字經濟與科技創新》圓桌論壇
圓桌論壇由宋培建教授主持,安同良教授、王全勝教授、耿強教授、馬東升校友、梁駿校友和郭銳校友,就多個近期焦點問題展開討論。
宋教授提出了關于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如何與傳統產業結合的問題。梁校友通過實例說明了環衛行業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工作創新。安教授討論了數字經濟對人們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指出中國的數字消費處于領先地位,移動支付和在線購物的普及極大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
南京大學商學院院長安同良教授
南京大學商學院副院長王全勝教授
南京大學商學院人口研究所所長耿強教授
南京大學MBA教育中心主任宋培建教授
耿教授從教育的角度出發,分享了南京大學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舉措,并強調了人工智能在宏觀經濟研究中的應用潛力。馬校友通過海底撈的案例,展示了企業如何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進行創新。
王教授預測,隨著技術進步,機器人將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傳統勞動力,改變消費模式,甚至可能影響學習模式。郭校友分享了在金融行業服務中觀察到的數字化趨勢,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消費和風控系統中的應用。
柏川數據創始人馬東升校友
鈦镕科技創始人郭銳校友
僑銀數智城市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梁駿校友
臺下互動提問非常踴躍,老師、校友們對于實際工作和學習思考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與精彩的回答,更是獲得了大家內心的認同。
四
南京大學MBA教育項目介紹
深刻而豐富的演講和圓桌交流之后,南京大學商學院MBA教育中心主任宋培建教授對南京大學MBA項目進行了詳細介紹。
宋教授首先闡述了南京大學MBA項目作為一個平臺的定位,強調了其連接師資(供給端)和學生(需求端)的核心功能。在供給端,南京大學MBA擁有強大的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支撐,及雄厚的師資力量。此外,南京大學商學院的學科優勢為MBA項目提供了堅實的學科支持和深度的政策影響力。需求端方面,MBA項目校友已接近一萬人,去年報名人數約為1410人,錄取比例約為4比1,顯示出該項目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及在江蘇省內的領先地位。
宋教授的介紹全面而深入,不僅展示了南京大學MBA項目的特色和優勢,也傳達了項目對于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視和期待。
半日時光,匯聚了數字時代南大獨有的智慧、洞見、實踐和總結,值得細細品味留香。
AI時代來臨,我們需要滿懷信心向前看,未來必定亦是風雨亦是晴!
第十三屆蘇州獨墅湖論壇就此圓滿結束,期待下次相逢!
獨墅畔外望橋頭,
霞光遍灑月欄樓,
風遺千古匆匆過,
誰人將心一葉舟。
謹以此詩此景,送給已成為、或即成為的南大MBAer們
AI時代,我們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