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期)——鄉村振興機遇分析
2024年3月16日晚,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MBA金臺論壇(第105期)在紅廟校區1號樓5層報告廳如期舉行。本期論壇特邀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經營管理部(鄉村振興部)部長、管理學博士李衛寧以《鄉村振興機遇分析》為主題進行分享。講座由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黃蘇萍主持。
01
論壇介紹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經營管理部(鄉村振興部)部長、管理學博士 李衛寧
論壇伊始,李衛寧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及主要內容、鄉村振興帶來的機遇分析、鄉村振興戰略的參與和實施、鄉村旅游賦能鄉村振興發展新動能四方面展開分享。她提到,實現鄉村振興是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李衛寧指出,鄉村振興以產業振興為重點,以人才振興為支撐,以文化振興為靈魂,以生態振興為根本,以組織振興為保障。實現鄉村振興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是健全現代社會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圍繞鄉村振興帶來的機遇分析,李衛寧談到,鄉村振興面臨專業人才短缺、土地要素活力尚未充分釋放、鄉村造血不足與資金扶持不夠、促進鄉村發展的整體性制度改革還需深化等挑戰。但與此同時,大量資金的投入提供了物質基礎,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強大牽引力、科技進步提供了更強驅動、農業現代化提供了突破口、農村改革注入了新活力、農業新常態開辟了新空間,而這些為鄉村振興帶來了全新的機遇。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參與和實施方面,李衛寧認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要以發展目標定位,構建產業體系,創新體制機制,改革供給結構,加強人才建設,推進產融發展,完善服務體系為基本策略。自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我國農村發展短板加快補齊,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城鄉融合發展有序推動,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正有力有序地向前推進。
在鄉村旅游賦能鄉村振興發展新動能方面,她強調,鄉村旅游是以農村自然風光、人文遺跡、民俗風情、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及農村環境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為目標市場,滿足旅游者的休閑、度假、體驗、觀光、娛樂等需求的旅游活動,這是鄉村振興戰略進程的重要途徑,是城鄉融合的關鍵點,培育了鄉村振興的新動能,豐富了共同富裕的新內涵。李衛寧建議,鄉村旅游在后續發展過程中要堅持文旅融合賦能,加強金融扶持力度,充分發揮旅游企業的主體作用,堅持以旅游者的消費需求為中心。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論壇尾聲,李衛寧寄語同學們,希望每個人都要有勇氣,敢擔當,守底線,主動求變,不隨波逐流,常懷感激之心,努力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02
現場互動與學生感悟
答疑環節,同學積極溝通提問,李衛寧以專業前沿的視角對大家提出的問題進行細致解答,現場展開交流互動、深入探討,氣氛熱烈。至此,本期首經貿工商管理學院MBA金臺論壇圓滿結束。
2023級金融MBA班葛鋆隆:聽完演講,我深受啟發,也對鄉村振興戰略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李老師的詳細解析讓我理解了鄉村振興戰略對國家發展的重大意義。鄉村振興并不僅僅是針對農村地區的改革和發展,而是整個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戰略的實施,不僅有助于改善農村的生活條件,提升農民的生活質量,更可以推動國家經濟的全面均衡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同時鄉村振興的深遠意義遠超過農業、農村的振興本身,它是整個國家振興的縮影。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我們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和豐富的機遇。尤其是在科技創新、文化傳承、生態旅游等領域,鄉村振興都為我們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徑和機遇。
我堅信,只要我們能夠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性的機遇,積極投身到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去,我們必將能夠共同開創出更加美好的未來。這不僅是對我們自身發展的追求,更是對國家和民族發展的貢獻。讓我們攜手共進,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2023級綜合管理班趙宏偉:通過李教授的講授,對于一個來自農村的我來說受益頗深。習近平主席多次講的三農政策,我們也注意到了農村的整體變化。同時,許多像我們村一樣沒有特色的村莊,仍然面臨棘手問題:村民人均土地逐漸變少,如何找出自身優勢,來提高農村收入水平,增加購買力,真正提高幸福感。
李老師的講座給我以下啟示:首先,相信國家振興鄉村的決心,堅定地跟隨黨的指引。其次,調動全村的積極性,發揮創造性,挖掘亮點。再次,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擴大土地的有效利用。總之,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基于本村的優勢,發展鄉村旅游和相關產業,振興農村經濟。
2023級綜合管理班陳升勇:在本期金臺論壇中李老師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實施中國鄉村振興戰略涉及的眾多關鍵問題。
首先,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石。我們深知,農村要實現真正的振興,必須依靠內生動力,也就是要大力發展并優化農村產業結構。通過提升農業產業鏈的價值,推動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增強農村經濟的自我造血功能。
其次,生態宜居與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和生態保護工作,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的農業生產體系。
再次,鄉風文明與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要加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倡導良好的家風、淳樸的民風和文明的鄉風。同時,完善農村基層治理體系,創新村民自治方式,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和社會治理效能,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最后,人才支撐與創新驅動也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我們要注重培養和引進新型職業農民、農村科技人才及鄉村經營管理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知識和技術優勢,帶動產業升級和創新。同時,駐村第一書記等角色也要發揮積極作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實施。
總之,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確保農民群眾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地位和主要受益者身份,通過促進農民增收、改善民生福祉,切實增進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