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科技快速發展并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明確指出,“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為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數字經濟高層次人才的培養,中山大學第二屆“數字經濟學科交叉前沿論壇”于2023年12月21日在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召開。
中山大學數字經濟專業碩士項目是全國第一個非全日制數字經濟碩士項目,高度重視培養方案設計和課程體系建設。為了將學科交叉和產教融合的辦學特色做實做細,將本屆論壇主題定為“數字經濟人才培養與課程建設”。來自中山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中山大學軟件工程學院、中山大學信息管理學院、中國信通院、廣東數字政府研究院、廣州數據交易所、一財商學院、廣東財經大學數字經濟學院、廣東工業大學經濟學院等數字經濟、數字技術、數字管理、互聯網平臺的業界專家和學者教授們,以及我院領導及數字經濟專業碩士課程任課老師共聚一堂,系統深入研討數字經濟人才培養與課程建設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路徑。
12月21日上午,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黨委黃毅書記致歡迎詞。黃書記代表學院對與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他強調,嶺南學院作為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重要學院,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與中國特色經濟理論創新為中心,在“十四五”期間布局“數字經濟與數據科學”學科方向,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他倡議各位嘉賓共同推動數字經濟學科交叉前沿的發展,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人才培養作出更大的貢獻。
論壇主旨演講環節由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數字經濟專碩項目學術主任陳斯維副教授主持,六位專家分享了他們對于數字經濟產業和學科發展的見解。
一財商學院院長黃磊先生的主旨演講以《數字化的2.0時代·中國企業如何應對全域數字化》為題。他總結了政策對數字經濟影響的四個階段,引出“數字經濟進入全域時代”的觀點,深入闡述全域時代的特點以及企業所需的運營策略和人才策略。
廣州數據交易所副總經理沈海先生的主旨演講以《數實融合,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廣州數據交易所的探索與實踐》為題。他回顧了從中央到地方層面有關數字經濟的重要觀點和最新政策,介紹了廣州數據交易所的運營概況和特色平臺,分享了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的最新實踐案例。
廣東財經大學數字經濟學院院長王方方教授的主旨演講以《以集成融合理念推動數字經濟專業建設》為題。他重點分享了廣東財經大學數字經濟專業的特色,主要包含全鏈條的人才培養體系、“商技融合”的專業課程體系和“4+3+2+1+1+1”的創新教育平臺集群等幾方面。
廣東工業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謝衛紅教授以《地方重點工科院校數字經濟專業建設探索》為題做主旨演講。她主要從跨院系的學科交叉、本碩博全鏈條人才培養、理論與實踐融合的教學模式、產教融合內外雙協同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等幾方面分享了廣東工業大學數字經濟人才培養的經驗。
廣東數字政府研究院院長余坦先生以《數字政府2.0賦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題做主旨演講。他主要圍繞數字政府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公共數據為數字經濟提供強勁動能、政企合作繁榮數字經濟發展生態和數字經濟技術應用創新牽引數字產業創新升級等四個方面展開分享。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廣州分院副院長朱金周先生以《數字經濟加快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為題做主旨演講。他重點闡述了數字經濟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的具體情況,并詳細介紹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安排。
12月21日下午,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副院長林建浩教授為數字經濟課程建設和學科發展討論做開幕發言。林教授作為全國數字經濟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的委員,傳達了12月16日舉行的數字經濟專碩教指委成立大會暨數字經濟專碩人才培養工作會議的主要精神。他進一步提綱挈領地介紹了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數字經濟專碩項目的培養思路和課程特色。他特別強調,為了增強項目的實踐性和前沿性,我院充分利用中山大學強大而豐富的理工科辦學資源,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全面且領先的產業實踐,在課程開設和師資選配中做實做細學科交叉與產教融合兩個特色。在林教授主持下,論壇進入課程討論環節,五位任課老師分別介紹了本項目第一學年即將開設的幾門精品課程。
中山大學軟件工程學院黃華威副教授介紹了《區塊鏈技術與應用》。黃教授指出,本門課程主要針對區塊鏈行業應用人才,涉及知識理論和場景設計與分析相關技能,由于科技行業發展飛速也會根據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及時更新授課內容和方式。
一財商學院院長黃磊先生介紹了《平臺經濟》。結合黃院長豐富的業界實踐經驗,本門課程將重點根據其對平臺經濟的獨特見解和行業沉淀,提出相關理論模型以及分析框架,進而提出全域時代各行業數字化的解決方案。
中山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院長助理彭國超教授介紹了《工業人工智能創新與應用》。本門課程圍繞彭教授自編教材的框架展開,他重點介紹工業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除了常規了解的生產制造,還包括研發設計、市場營銷、物流供應和售后服務等環節。
中山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楊柏儒教授介紹了《數字科技前沿概論》。結合楊教授本人豐富的研發和項目經驗,本門課程將兼具概括性和趨勢性兩大特點,結合數字中國的建設重點介紹當前最熱門、最具投資價值的新科技。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朱傳奇副教授介紹了《數字經濟學概論》。本門課程將由我院朱傳奇副教授和陳斯維副教授聯合授課,結合當前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市場和政府的新特點新舉措,從宏觀和微觀經濟學的角度提煉和分析數字經濟現象背后的經濟學本質。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數字經濟專業碩士項目陳斯維副教授介紹了《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數字經濟專業碩士培養方案》。中山大學數字經濟專業碩士項目作為全國第一個非全日制數字經濟碩士項目,將融合經濟金融、數字技術和綜合管理等內容,結合嶺南學院、中山大學計算機、軟件工程、人工智能等學院,和經管學部其他兄弟院系的學術資源形成強大的學科支撐,疊加嶺南學院自身強大的數字經濟科研平臺和豐富的業界、校友資源,致力于為新興的數字化產業和處于數字化轉型的傳統產業培養具備數字經濟思維、掌握數字技術和經濟管理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國際化的數字經濟專業領軍人才。
最后林建浩教授主持數字經濟專業碩士課程建設討論?,F場與會的專家學者從項目定位、課程設置、教學手段等多個方面對即將開啟的數字經濟專碩項目提供了寶貴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時代,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重點領域,我們一定要抓住先機、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陳春聲書記在2023年秋季工作會議中強調要“立足學科優勢和區位優勢,系統推進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同時高松校長提出“學科交叉融合是學科建設未來的增長點和生命力,最有可能產生顛覆性技術和引領性原創成果”。為了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趨勢,把握數字化發展新機遇,促進大灣區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嶺南學院2023年在全國首批開啟非全日制招生,實現經濟學、計算機、軟件和人工智能等多學科交叉融合,將為我國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持續輸出高層次人才,未來可期。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