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大師級示范課第十一講暨招生宣講會順利舉辦。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創新及信息管理學朱未名副教授的《平臺經濟:不為人知的故事》主題講座及在職MBA大灣區(香港-深圳)模式項目,吸引了廣泛關注。
活動伊始,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深圳校區執行主任鞠子謙女士圍繞香港大學、MBA課程設置、學員畫像、項目入學和申請流程要求等方面,為到場的候選者全方位介紹了在職MBA大灣區(香港-深圳)模式項目。該項目是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開設的,聚焦亞洲行業案例學習的國際化碩士學位課程,學制2年,由資深強大的港大教授團隊親授,豐富完善的案例教學型課程體系包含10門必修課、6門選修課、4門工作坊,就讀期間還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社交活動,給學員帶來更多獨特的學習體驗。
2024級香港大學在職MBA大灣區(香港-深圳)模式項目采用申請制入學,先申請、后面試,早鳥輪申請即將截止,報名從速!
講者介紹
朱未名現任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創新及信息管理學副教授,并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數據、系統與社會研究所(IDSS)和西北大學的凱洛格商學院擔任客座教授。朱教授的研究發表于Management Science、M&SOM等國際頂尖期刊上,并在M&SOM,POMS,Service Science和CSAMSE最佳論文獎項比賽中獲獎。
講座回顧
平臺經濟作為一種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創新商業模式,運用先進科技連接人與資源,實現了大規模的價值交換。示范課伊始,朱教授通過圖表展示了多家基于平臺經濟的企業,在2008至2018年期間異軍突起,躋身全球十大公司榜單??疾鞖v史可以發現,平臺經濟的雛形早在古代就有,例如在中國和歐洲的史料中,都不難發現集市交易或者是共享資產的身影。
The Foundations of Platform Economy
為什么平臺經濟在過去20年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朱教授指出,平臺經濟的基礎既有科技層面,也有社會層面。從科技層面來看,首先是物品的數字化,如貨幣、音樂、商品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現金數字化,人們不再需要通過支票或者現金完成交易,為連接全球各地買家實現高效交易提供了可能。其次,是硬件功耗、存儲和帶寬呈指數級增長。此外,以模塊化的方式增加了可編程性,讓人們可以在移動中就能使用各種平臺。在社會層面上,信任、閑置容量、過剩的產品/服務、更好的物流體系等,也為平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支持。
The Good and the Bad of the Platform Model
朱教授分析稱,很多傳統的商業模式,可以稱之為管道模式,其原材料在管道里不斷地加工和增值,形成線性的增值服務。管道模式的企業致力于通過科技以及運營模式的創新,降低成本,提高企業效率。平臺為什么可以在某些行業戰勝管道,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呢?朱教授指出,傳統的管道模式存在著產品相對單一,價值鏈過長造成的雙重邊際效應以及信息不透明等問題。而平臺經濟中包含了大量買家與賣家,保障了消費者的選擇多樣性,并由平臺的算法等技術連接,縮短了價值鏈,減小了消費者的搜索、談判、決策以及監管等交易成本。除此之外,成熟的平臺具備網絡效應,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提供、消費某種產品或服務,平臺的價值也隨之增加。最后,朱教授就如何增強平臺的網絡效應提出了幾種思路,例如從雙邊平臺到多邊平臺、深入客戶價值鏈、提高用戶交易頻次以及商業模式創新等。
再次感謝朱教授在本次示范課的精彩演講!
報考咨詢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大師級示范課系列
香港大學 (港大)創立于1911年,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學府,亞洲最具名望的大學之一。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港大經管學院)成立于2001年,已獲得AACSB和EQUIS兩項國際認證,是亞洲地區研習工商管理及經濟的權威之選,在現今亞洲的商業及經濟教育界中手執牛耳,開創了許多創新的教育及研究。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大師級示范課秉承香港大學百年卓越的教育理念,憑借港大經管學院雄厚的全球師資力量、廣博的專業課程體系與精深的前沿學術研究,旨在為國家經濟社會奉獻港大經管學院的商業智慧與力量,提供多元化的思維與見解,并為意欲學習或從事商業、經濟及管理的有志之士,提供沉浸式的港大經管學院課堂體驗,充實其學識,提升其素養,豐富其精神。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大師級示范課系列由港大經管學院教授登臨講壇,分享關于全球局勢、文明演變、時事熱點等領域的研究與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