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第二十二屆全國區域經濟學學科建設年會暨“中國式現代化與區域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在甘肅省蘭州市舉辦,我院李曦輝教授作為特邀嘉賓出席本次會議并做了題為《現實版全球化理論悖論與“一帶一路”的創新發展》的主旨演講,李曦輝教授在會議中表示,中國的全球化已有3000年歷史,依托武力實現的全球化常有逆轉,而基于文化認同實現經濟活動的規模范圍效益最大化,才是經濟全球化需要的情境,昭示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對新型經濟全球化的巨大貢獻和參考意義,鳳凰網對李曦輝教授主旨發言作了專題報道。
李曦輝教授從歷史中引證,公元前138年和119年,漢朝兩次派張騫和平出使西域,打通連接亞歐的絲綢之路,此后近2000年里,絲綢之路全線或區段暢通,對中華民族形成以及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自公元前119年開通,到13世紀宋代末期,中華民族經濟軍事實力強盛的時期,其和平的全球化模式一直主導著世界的全球化進程,對人類的全球化產生了重要影響。
李曦輝教授表示,按照經濟的規模范圍效益來分析經濟發展模式的優劣,一國的規模自然越大越好,這樣的市場構成中既有國際法意義上的國家主權范圍,又有文化意義上的文化認同范國,兩者都能保證經濟活動的規模范圍效益最大化,只不過依托的要素不同而已。中華民族突破了血緣的界限,其認同更多源于文化。中國社會已經發展成了跨體系社會,中華文明孕育成了跨文明的文明,一個社會包含多種社會成分,一種文明中容納多種文明,而且跨體系社會和跨文明的文明都是自主發育而成的,渾然一體。
在李曦輝教授看來,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的同時,人類的文化卻越來越差異化,與經濟全球化形成了悖論,在文化認同促進規模范圍經濟方面,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及經驗,可以向世界推廣。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實現高質量發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明確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深刻認識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點,以高質量發展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本屆全國區域經濟學學科建設年會暨“中國式現代化與區域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各高校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積極討論新發展格局下區域學科發展事宜,深入探討中國區域經濟學的前景與挑戰,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觀點,以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為中國式現代化與區域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