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體介紹
為了給MBA同學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蘇州大學MBA聯合會攜手校友會及子曰書友會于10月31日晚,舉辦了一場干貨滿滿的分享會,由《經濟學人·商論》執行總編輯吳晨為大家分享“站在十字路口:中國經濟轉型何去何從?”的課題。《經濟學人》于1843年創刊,已經有180年的歷史,也是有史以來第一份數字學刊物。MBA中心副主任王魏莎,MBA中心老師劉巖矗,MBA子曰書友會創始人、校友會副會長殷健受邀參加此次活動,現場氛圍活躍,同學們反響熱烈。
二、講座內容
在講座開始前,MBA中心副主任王魏莎主任為活動致辭,隆重介紹了吳晨老師及本次講座的背景及目的,希望大家都能夠有所收獲。
本次講座的內容主要包含如下幾個模塊:
1.全球化的歷史發展及全球化的變化
首先,吳晨老師拋出了一個問題:全球化敘事的六個面向以及去全球化。通過對經濟學人刊物的主題介紹,吳老師用幽默的比喻及引例來說明全球化進程對美國不同階層民眾的影響和沖擊。
吳晨老師引導大家思考全球化的未來—即昨日的世界v明天的世界。引用美國“嬰兒潮”的歷史現象,映射到中國目前老齡化加劇的社會現象,最后總結為一句話:經濟有周期,發展有沖突。
2.中國經濟的全球化轉型
通過中國經濟問題的表征,提出了三個問題:內需不足、失業飆升;房地產困局、土地財政;從“未富先老”到“慢富快老”。重點探討了大家都非常關注的問題:房地產現狀背后的原因。
緊接著探討了中國經濟的結構性挑戰。也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分析:第一是如何從東亞發展模式畢業。吳老師用“三個10%的差距”來深刻講解中國的差距:國民收入占人均GDP的比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隨著產業升級,服務業占比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城鎮化率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第二是如何恢復信心、如何創新。具體從擺脫路徑依賴、老辦法解決不了新問題展開講解。第三是日本化。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供應商大國,引導大家思考如何完善全球供應鏈,以及通縮、房地產崩盤、高負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城鎮化等問題。
本模塊最后分享的是Plastic Age,全球供應鏈重塑的時代。通過引導大家理解復雜供應鏈的三大特點(連接力、控制力、設計力),提出中國制造的硬實力需要軟實力支撐的觀點。
3.技術進步引發的現象及思考
吳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了GPT的通俗概念,緊接著思考NBT帶來的四大改變。從人機交互的新界面,到重塑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系;從塑造全新商業模式,到助力新物種的野蠻生長;通過美國課程中人機互動模式和柯達的商業變遷,生動形象的闡述了技術進步帶來的影響。
生命科學是近年來全球技術發展迅猛的領域,從有形到無形,原子、比特、基因,到基因編輯,再到器官移植的發展,吳老師通過“豬心移植”的事例來說明器官移植的重大突破以及器官再造、外骨骼的突破性發展。
4.烏卡時代的認知框架
吳老師通過預測機器的四個象限(已知的已知、已知的未知、未知的已知、未知的未知),深入探討了面臨新的挑戰沒有標準答案的時候,應該如何去探索。
人們總是過度關注短期變化,忽略長期發展,吳老師指出在這個過程中要明白哪些是有限游戲,哪些是無限游戲。從已知與未知、效率與創新框架看人與機器,最后重點思考“三味藥”:問題丹、興趣散、信心湯。在人工智能的時代,知識已經被人工智能興趣化,所以提出什么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在知識“大宗商品化”的時代,要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最后吳老師提出了一個希冀:我們能夠回到繁榮而自信的年代。
5.作為企業管理者和個人可以做些什么
吳老師分享每個人成為億萬富翁是很難的,但是成為知識富翁不難,新思想比財富更重要,鼓勵大家終身學習,提倡知識繁榮,每個人都能成為知識富翁。
三、聘任儀式
正式聘請吳晨老師為蘇州大學MBA子曰書友會榮譽顧問,并由子曰書友會創始人殷健為吳老師頒發聘書。
四、現場答疑
講座內容分享結束后,同學們現場就本次分享主題向吳晨老師進行了提問,吳老師進行了高質量的答疑。現場問題主要圍繞日本經濟給中國的啟發、中國房價的走向、人工智能對醫療行業的機遇和挑戰、中國經濟下行空間、創業者的機遇等方面展開,吳老師答疑的核心觀點是要對中國經濟抱有信心,不論目前經濟狀況如何,首先調整好心態,扮演好自身的角色,不論是創業還是借助平臺,個體都能夠成為更強大的IP,成為更好的自己。
五、活動總結
殷會長對本次講座進行了總結,本次講座輸出的內容非常精彩,大家都意猶未盡,希望大家都能夠成為知識富翁!在10月的最后一天,乘著秋風和月色,大家歡聚一堂,滿載而歸!